上海市红十字会首届星级志愿者表彰大会召开
博爱于心 志愿于行
上海市红十字会首届星级志愿者表彰大会召开
2011年12月21日下午,上海市红十字会首届星级志愿者表彰大会在艺海剧院召开,上海市红十字会李明磊副会长,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志愿服务工作处闫加伟处长,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办公室杜国巍主任等出席活动,来自各区县红十字会和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300余名志愿者参加活动。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有关规定和《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上海市红十字会对2008—2010年度服务满一定时数的志愿者进行一至四星级表彰,此次受表彰的星级志愿者共6047人,其中一星级3043人,二星级1195人,三星级853人,四星级956人,今后也将定期对活跃在申城的红十字志愿者予以星级认定并颁发证书,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将对五星级和终生志愿者授奖颁证。
据悉,1985年12月,上海市红十字会吸收热心红十字事业、志愿参加红十字会活动的市民为志愿者,率先启动了上海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2005年6月,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并于同年7月加入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到上海市志愿服务的总体架构中,在全市志愿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确立了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红十字志愿者在救护培训、人道救助、健康关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社区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汶川抗震救灾、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向社会展示了红十字志愿者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会上,与会领导向一至四星级志愿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特制的星级奖章,鼓励并感谢志愿者以爱心和技能服务社会弱势群体。
上海市红十字会李明磊副会长在大会上讲话。他指出,红十字运动是一项世界性的人道主义运动,志愿服务是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不仅是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今年是上海市红十字会诞生一百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广大红十字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红十字会深入“三救”(救灾、救助、救护)领域,为“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工作贡献了力量,成为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其间红十字志愿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李明磊副会长在会上对各级红十字组织和志愿者提出了三点希望:一、大力弘扬红十字文化,优化红十字志愿服务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二、充分发挥红十字特色,进一步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领域;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他强调,上海是一座人道汇聚、爱心涌动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今后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更加注重市民的广泛参与,更加注重弘扬红十字精神,更加注重深化志愿服务的思想道德内涵,努力把红十字志愿文化培育成为城市文化的品牌,让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由红十字志愿者自己参与和表演的歌舞、朗诵、演奏等节目让志愿者们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