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级动态

践行人道宗旨 服务困难群众——上海市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特色项目和优秀工作案例评审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4-04-11 下载

     2014年3月18日,上海市红十字会召开人道救助特色项目和优秀工作案例评审会。根据《关于开展人道救助特色项目和优秀工作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经过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评审,“用我们的爱绽开你的笑脸--为大病青少年献爱心项目”等6个项目获得“特色项目”奖;“爱心托起梦的风帆——龙华寺帮困助学十年行动”等6个案例获得“优秀工作案例”奖;金山区红十字会等6个区县红十字会获得优秀组织奖。

      1993年10月,上海市红十字人道救助基金建立。随后,各区县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基金也相继建立。市红十字会先后设立了24个博爱项目。

      各区县红十字会在认真组织实施全市普遍开展的人道救助项目的过程中,开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嘉定区红十字会成立了嘉定区遗体(角膜)春蝉之家联谊会,明确联谊会组织框架,落实相关经费,建立联系关爱,住院探望,慰问走访三项制度,为全体会员营造了一个温馨大“家”。崇明县红十字会在实施“龙华寺帮困助学十年行动”中,印制了帮困助学的联系手册,不仅在资金上帮助贫困学生,同时注意对受助对象进行心理关心。静安区红十字会开展的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活动,坚持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活动,专业志愿者手机24小时开机接受电话咨询,电话咨询量已达5000多人次。每年第四季度的“爱之家”活动都以对困难感染者,患者的救助为主题,为困难者提供人道救助。普陀区红十字会在开展为“社区重度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中,一是做到定期定时上门服务;二是开展护理专业化服务;三是实施人文关怀服务,实现“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一位固定的结对志愿者”的工作目标。金山区红十字会在开展遗体捐献活动中,通过生日送祝福,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节日送温馨,临终送关怀,活动送关爱等六送措施,唱响生命之歌,寻找奉献的感动。闸北区红十字会开展的“疏导心理,疏解矛盾”活动,通过建立运作,互动,沟通,督导,宣传等五项工作机制,取得了“消除仇恨,家庭和睦,重返岗位,回报社会”的良好成效。

      与此同时,各区县红十字会结合区域特点,积极创制新的区(县)级人道救助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涌现了一批具有鲜明红十字特点,广受社区群众欢迎的项目。宝山区红十字会为大病青少年献爱心项目,将项目救助与项目募捐有机结合,历时12年,救助金额超过170万元,累计接受捐赠人数超过600人。黄浦区红十字会创制的“博爱点亮光明”专项医疗救助项目,联合区工商联,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共同实施。八年来,救助对象从原来的无业老人,低保家庭老人逐步向支内回沪,癌症患者,志愿者,老劳模等老人扩大。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资助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诊疗手术项目采取多方合作分工实施的办法进行。七年来,近20个省市的858名患者成为该项目受益者,使用资金780万元。青浦区红十字会的阳光护苗项目注重部门联合,注重社会联动,注重沟通联系,注重项目联进,共为430名特困学生发放助学帮困金22万元。闸北区红十字会开展的临终关怀项目,在社区动员招募了7位志愿者组成红十字老妈妈志愿服务队,她们到病房与病患者聊天谈家常,为病患滋润口唇,梳头,剪指甲,坚持每周去临汾医院安宁病房看望着病患者。杨浦区红十字会实施的大病少儿救助项目,救助金额较大。项目注重通过募捐,义卖等活动,在学生中间传递的红十字精神,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

      本次评审充分体现“公开、透明”的评审原则,组建“推荐入围工作小组”和“评选委员会”。前者由17个区县红十字会以及市红会职能部门代表组成。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按50%的标准,遴选出入围“特色项目”和“优秀工作案例”。后者由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部分委员、政府和相关单位部门领导、冠名医疗机构和高校红十字会的领导、媒体代表以及捐赠单位领导组成。在听取申报单位介绍、审阅申报资料和答辩的基础上,经无记名投票,最终评出“特色项目”奖、“优秀工作案例”奖和“优秀组织”奖。

      3月25日上述奖项在上海市红十字会网站完成公示。

 

来源:上海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