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架起跨越海峡的人道桥梁
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
■ 张佩沛
《金门协议》的签订成为海峡两岸友好交往的开端。之后,两岸红十字组织间的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入,成为沟通两岸关系的重要渠道。
为两岸同胞转信寻亲
两岸寻亲暨寻人转信工作,是中国红十字会对台交流传统业务,也是两岸红十字组织打通交流接触渠道的标志性业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峡两岸尚不通往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通过红十字这一特殊渠道,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建立联系,达成共识,为两岸民众开展了大规模的寻人转信工作,使隔绝已久的同胞再一次燃起了寻找亲人的希望。多年来,中国红十字会不断改善和优化程序,为受助人群提供更加简洁高效的服务。
截至目前,历经30余年爱心传递,两岸红十字组织共转寄信件300多万封,办理了超过10万件寻人个案,其中有4万多个案寻找到了离散亲属。
根据《金门协议》,自1990年至2014年,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参与见证了遣返作业228批,总人数达39049人。
促进两岸红十字青少年交流
青少年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两岸统一的重要力量。《金门协议》签署后,1993年,两岸红十字组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成为两岸青少年沟通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
此后,两岸红十字组织达成合作意愿,双方每年轮流举办丰富多彩的夏(冬)令营活动,内容包括急救培训、防灾减灾、志愿服务、青年联欢、体验教育、社团交流、技术研习、参观考察等。截至目前,两岸已连续举办22届夏(冬)令营,近1000名青少年参加了活动,成为两岸青少年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两岸红十字组织一致同意将执行多年的夏令营提升为两岸青少年“红十字人道之旅”项目,每年开展一次,并将其作为重点交流项目列入海峡两岸三年合作备忘录。2014年与2015年,两岸红十字组织分别在台湾与福建各举办了一期青少年“红十字人道之旅”活动,双方共有140人参加交流。
每逢灾害互相救助
海峡隔不断,毕竟同胞情。无论哪里发生重大灾害,都会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救灾工作中,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密切合作。
1999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即向台湾红十字组织表达了派人赴台开展救助、提供救灾物资等愿望,并向台湾红十字组织捐赠了约332万美元,用于地震救助。这是两岸首次在自然灾害领域相互支持并尝试开展合作。
此后,两岸红十字组织在自然灾害救援救助领域的合作逐步强化。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助行动,成为两岸红十字组织合作开展灾害救助的典范。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红十字组织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向灾区派出了搜救队及医疗队开展救助,并捐赠了大量救灾物资。为帮助灾民早日恢复生活和生产,双方签署协议,合作参与川甘陕三省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这次合作,为两组织合作参与灾害救助奠定了基础。
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两岸红十字组织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充分发挥和展示了红十字组织的人道力量。
“红十字博爱论坛”联结两岸
2011年6月,第三届海峡论坛期间,首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在厦门举办,成为海峡论坛的子论坛。至今,该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不仅丰富了海峡论坛的内涵,还彰显了红十字组织在民间交流工作中的代表性、公益性及首创性。
论坛集理论研讨、经验交流和实际演练为一体,丰富了两岸红十字志愿者救生救护经验,提高了相互配合能力,探索实践了两岸红十字组织灾害互援互助机制,展示了红十字生命救援特色和职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论坛,两岸红十字组织还达成了以福建为重点建立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培训基地、辐射闽浙赣粤鲁涉水城市、培训红十字水上救生员600名、建立水上救生志愿服务队28支的合作意向。
2013年,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首次入台交流,进一步推进了与台湾26个市县红十字分支会的对接,对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红十字事业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博爱论坛在闽台两地的共同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在水上救生、生命搜救、灾害互援、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水平。
交流合作更加务实深入
近年来,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间人员交往日益频繁。从总会到各分会,会领导至工作人员,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增加。
应中国红十字会邀请,今年9月15日至22日,台湾红十字组织会长王清峰一行到访总会,并赴甘肃、四川对舟曲泥石流、汶川地震及芦山地震台湾援建项目进行实地考察。15日,陈竺会长、徐科常务副会长及郝林娜副会长在总会会见了王清峰一行,并就双方交流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此前,中国红十字会原会长彭珮云于2009年访问了台湾红十字组织;2011年,时任会长华建敏赴台参加了“莫拉克”台风中国红十字会援建项目捐赠活动。台湾红十字组织原会长徐亨、陈长文也曾多次到大陆访问。
双方通过人员交往,加深了相互了解,并为两组织更好地开展合作创造了条件。同时,在自然灾害救援、救助和业务交流过程中,两岸红十字组织也不断开启新的合作领域,根据各自特长,开展合作项目。
水上安全员救护培训是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强项。2007年,两岸红十字组织合作,根据大陆实际情况,在广东省成立培训基地,开展水上安全员培训项目。2008年,两组织在广东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又在福建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该项目将逐步推向有条件的省份,以使更多安全员得到培训,使更多生命得到保护。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中国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派员为亚运会水上竞赛项目提供了救护保障。双方的合作获得了广泛社会赞誉。
2013年8月,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同签署了“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民间交流及水上救援培训合作备忘录”,涉及培养两岸水上安全救生员队伍建设、青少年“红十字人道之旅”交流活动、两岸红十字社区志愿服务交流和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等四大版块的交流合作。在保持两岸青年开展交流活动的同时,明确了开展两岸志愿者及社区工作者的交流。
中国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争取更多台湾民众参与到两岸的交流中,接触大陆,了解大陆,了解中国红十字会,增进两岸基层民众的相互认识和友谊。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