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等待者”到“馈赠者”,36岁器官移植等待患者病逝后捐献器官
7月2日,36岁的肾脏移植等待者张先生因突发脑出血离世。在生命的终点,他选择成为人体器官捐献者。他们深知等待的煎熬,只愿别人不再承受同样的苦楚。这场从“等待者”到“馈赠者”的转变,张先生的生命实现了另外一种延续。
事实上,张先生已与病魔抗争1000多个日夜。每周,他需要前往医院接受2-3次透析治疗。等待器官的日子是煎熬的,他必须24小时随时保持手机畅通,不敢错失医院任何一个电话,陪家人外出旅行对他来说也是奢望。但是,张先生非常乐观,即便身形消瘦也仍坚持陪伴母亲、规划未实现的心愿,其积极心态成为病房里的“生命之光”。
尽管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张先生最终未能等到期盼的移植机会,生命定格在了36岁。
面对儿子的离世,六旬母亲做出艰难决定:“他等器官时太痛苦了,不想别人也受这份罪。”在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的那一刻,老人颤抖的手写下的不仅是名字,更是一个家庭向社会传递的善意,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这一幕深深动容。
经过西安交大一附院器官获取组织严格的医学评估,张先生成功捐献出1个肝脏和1对眼角膜,挽救了1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垂危生命,并且帮助两名眼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
张先生的母亲说:“他的生命在别人身体里继续活着,这是最好的告别。”这场跨越生死的生命接力,让人们在遗憾中看到了人性的璀璨光芒。
(信息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